林卫星:电气拓扑级本征安全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林卫星:电气拓扑级本征安全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可有效杜绝电池模块在过充电或过放电状态下运行,从而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传统的储能集成中,过充电或过放电会对电池造成严重的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因此,为了保障储能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采取措施来防止电池模块在过充电或过放电状态下运行。
柔性储能技术通过电气拓扑级本征安全技术,确保电池模块在正常运行范围内工作,避免了过充电或过放电的情况发生。电池模块与电池簇、电池堆之间的电能传递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无串并联容量损失和并联环流问题。这意味着电池模块的容量可以完全传递到电池簇和电池堆,充分发挥电池储能系统的性能。
此外,柔性储能系统还具备电池侧即插即用式的便捷维护性,为运维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的储能系统在维护时需要对整个簇级系统进行充放电操作,非常繁琐。而柔性储能系统的电池侧即插即用设计可以实现单个电池模块的灵活更换和维护,无需手工调节所替换电池模块的充电电量,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和维护难度。
在成本方面,柔性储能技术相比传统的簇级管理集成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柔性储能系统的设计和构建成本较低,年可工作天数高,放电深度高,同时运维成本也较低。相对于传统的簇级管理集成方案,柔性储能技术在储能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柔性储能技术还极大地降低了对电芯性能一致性的要求。
传统的储能系统对电芯的性能一致性要求较高,这使得电芯的选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而柔性储能系统的BMU(电池管理单元)仅需均衡20节电芯,超出20节电芯的均衡则由柔性储能电路拓扑实现。这使得储能系统的搭建更加灵活多样化,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用更加适合的电芯,降低了储能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和成本。
综上,电气拓扑级本征安全技术是柔性储能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杜绝电池模块在过充电或过放电状态下运行,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还具备无串并联容量损失和无并联环流的特点,实现了电池模块、电池簇和电池堆之间容量100%的传递,将为储能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应用带来更多可能。
推荐新闻
03
2025
/
07
22
2025
/
05
11
2025
/
04